娜塔莉·波特曼《黑天鹅》(Black Swan)电影颖评:爱这样不完美的完美

p823724107.jpg     作为导演达伦·阿伦诺夫斯基作品来检视,《黑天鹅》最适对应《梦之安魂曲》(Requiem for a Dream)里,影后艾伦·波斯蒂恩(Ellen Burstyn)饰演的一段,亟欲复出的过气女星,却因过度减肥用药成瘾,而历经残忍戒断治疗的惊人历程。   《梦之安魂曲》题材是药瘾,《黑天鹅》也是「瘾」,「名利」的瘾。不过细究影片就知道,导演呈现的不是过瘾,《梦之安魂曲》片过气女星有无成功穿红洋装上电视,或者《黑天鹅》妮娜有无诠释胜任舞码,并不至关重要。《梦之安魂曲》的过气女星碰了药,《黑天鹅》的妮娜为作天鹅皇后而碰触黑暗,重点是主角的触碰恶,《黑天鹅》是个与恶接触,魔由心生的故事。   《化身博士》的故事。善的肉体,恶的本质。一旦邪恶被释放出来,就如覆水难收;恶破坏纪律,偏偏纪律带来完美,妮娜无法在恶与完美间自持,最后终至自我毁灭。   对应东方,《黑天鹅》里妮娜角色的转变,最适解释就是武侠小说里的走火入魔。魔由心生。芭蕾少女走火入魔,不是穿了诅咒的红舞鞋那样单纯;妮娜的舞与死,来自于设定困局:要同时跳黑白天鹅;一个吊诡的困局。困局不是相反性格的诠释,而是妮娜没有相反的人生,或享乐的人生体验。妮娜就像音乐盒上旋转的芭蕾玩偶。在未知她是否有人性的恶之前,她根本没有人性,或人的七情六欲。然后她有了成为天鹅皇后的欲望,游戏开始,但开始以前妮娜就是个宿命的悲剧。     p736024037.jpg     欲望渴望完美。但是谁的欲望?当完美不在精准控制,而在放手,仿佛完美在明室可表,但更深奥秘要在阴翳中捕捉。在享乐的花园前若是死亡的幽谷,妮娜为何纵身而跳?当所有观众等着看:白天鹅的化身里,就毫无邪恶暗面?当妮娜逐步去挖掘内心的阴暗面,发现潜藏在自身的邪恶如此巨大又充满魅力。《黑天鹅》对观众来说,剧情是芭蕾舞者妮娜以自我做实验,而在善恶间迷途,最后自毁的故事。   如同《色戒》那色易守,情难防,触碰恶,最终是形神皆亡,两败俱伤;如同东方不败,「欲练此功,必先自宫」,就是一个吊诡,功成后既是至坚,亦是半残。但如前所述,《黑天鹅》开始就是个宿命的悲剧。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只黑天鹅。不过,《黑天鹅》不仅于此,导演的企图不是仅止于妮娜有无见诸本恶,不仅于此。   先来谈论导演达伦·阿伦诺夫斯基,如何以出色影像手法,诱发黑天鹅现身。   从《梦之安魂曲》到《黑天鹅》,达伦·阿伦诺夫斯基已能摆脱药瘾这样另类题材,而选用芭蕾舞来编织主题叙事,提升了艺术层次及美学形式,让更多观众能不抗拒地,接受导演一贯诉诸的疯狂,从上瘾者具象的棈神疯狂,来到《黑天鹅》抽象的精神疯狂。   《黑天鹅》在形式上是取法早期波兰斯基电影的欧陆风格,从开场片名,到最后片尾字幕的画格及字体套用,相当引人入胜,气氛经营冷冽,整个情调联想70年代,检视个人心理,最终导向疯狂与毁灭,我诞生我养育我窃听,我的心魔。     p736024741.jpg       虽然导演大量使用数位及手持摄影并结合少量但惊人的特效,但氛围仍是较为古典。《黑天鹅》全片以灵活的摄影机运动,一来捕捉舞蹈时跃动的表情姿态,二来追紧这些步行及心理活动都快于常人的舞者主角,制造喘不过气的紧张感受   此外,场面调度中陈列大量的镜面,一来用作打光以弥补手持摄影的光源不足,二来它诉诸角色分裂的人格镜像,有时是与摄影机镜头大直角反射,有时是全身三面镜反射,这个无所不在镜面反射,形成对主角真实自我的检辩。   你想到镜射下的精神疯狂,片中许多镜面扭曲的人形,如练舞场初登场的汤马斯,反映扭曲心理,如鲍伯佛西《歌厅》,俯拾都是欧陆影片的遗绪。达伦·阿伦诺夫斯基扎实的学院派训练,借着这些经典影片的座标擦亮影迷眼睛,光芒无掩。     p772950372.jpg     既行文而至光芒,我就来谈谈影片的昏暗色调,许多影迷批评不锐利的影像质感吧。我认为《黑天鹅》的影像质地,不应单纯解读是独立制片之故;全片在色调的选择上固然有导演的品味喜好,但这部让正邪在暗处拉锯、位形、显像的电影里,诉求的不应是明暗对比界线分明的古典片厂摄影,不是主体清晰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数位摄影。眼尖观众不难发现,在手持摄影之外,导演在多数场景中仍费力用镜面反射增加光源,力保景深,力保气氛,力保观众专注任何隐微阴翳。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《阴翳礼赞》固然推崇日本文化中的阴暗美学,誉为东方独自的乾坤。书中他也提到:「即使观看电影,美国电影与法国德国电影,阴翳与色调的调配,便互不相同」。我也赞同《黑天鹅》的影像质感,是主题与作者刻意选择的美学。   书中特别提及能乐,及能乐舞台的衣妆如何烘托日本人的皮肤,至于「在使用西式照明的今天,舞台上那炫丽的色彩,稍一不慎即沦为庸俗,观之令人腻烦」。电影尤其讲究摄影风格的一致性,如果《黑天鹅》的芭蕾主题如此重要,想到那芭蕾舞池的光线,如果那片尾的公演如此关键,则唯有影片一致的阴翳,能成其妖邪,能成其妖艳。能让观众乐此不疲捕捉那白晰外表下,流动如深河般幽暗的恶念。如此何以能说《黑天鹅》影像粗糙,何以能称其无聊?   《黑天鹅》诉求毁灭疯狂,结构难免有些松脱;妮娜死时肉身如处女纯洁,胜场仿佛为艺术牺牲;但她也败在艺术的万般抽象,我们不知道妮娜的艺术偏执及艺术瓶颈所为何来,戴伦阿诺夫斯基像山姆富勒电影般抛出许多不关键的线索,只为引导主角走向疯狂:母亲艾莉卡舞者莉莉过气女伶贝丝,各自隐约影射浪荡过去,像吟唱的海妖,诱惑妮娜放浪形骸,但妮娜竟是别过身去,什么都没发生。     p773307041.jpg     母亲艾莉卡、过气女伶贝丝、同台舞者莉莉,甚至编舞家汤马斯,各自构成了妮娜不快乐的生活,害怕人生失败、害怕被玩弄、害怕被取代,这是一个同样适合苏菲亚柯波拉的题材,谈论少女对于环境的无从抵抗。   一旦走进达伦·阿伦诺夫斯基的电影,没有主角可以幸免。特别是肉身巨大无比的痛。达伦·阿伦诺夫斯基作品的主角,都必须经验巨痛,如《摔角王》里皮开肉绽的拳击手,或者是无望如《真爱永恒》的绝症。   就像妮娜背后的抓疹断甲,像贝丝车祸的腿伤,指甲剉的插伤,或者像妮娜最后玻璃片的刺伤,都是必经之痛;邪恶如影随形,片中有许多这种功能性的象征破口,从开场妮娜进贝丝更衣室偷窃口红,刻划她性格瑕疵的小破口。或者电影一开场那暗黑萤幕上投射而出的一道光束,就是破口,邪恶如水缓缓流入;抓痕断甲破相裂口都是必要,都是恶念肇生的破口,所以妮娜最后在公演时,白天鹅必要一摔,摔破她的不完美,从不完美中引发羞耻,那是表演的破口。   结果,恶念伴随膝盖的痛或腹部破口的痛一起燃烧起来,黑天鹅的放荡到振翅,是恶念的释放,也是复仇;一次毁灭性的逞欲,一次痛快的享乐,最后在掌声中自毁也自溺,至坚亦半残。 妮娜脱口而出「我感觉到了…」,观众觉得她感觉到的,无非是掌声,无非是完美的感觉。     p774869193.jpg     或者,妮娜感觉到的是痛,来自肉身的痛;或者是真正的享乐,邪恶的享乐,妮娜既见识到邪恶的力量;几乎同于化身博士、绿巨人浩克、的那种巨大力量,这力量无比迷人。结果将她摧毁。   或者她感觉到了她的疯狂。纯洁的白天鹅,带着不完美的痛,她完成了一场演出,那是她的反击,也是她的解脱,离开她种种不完美的生活,以及尽是疯狂而不快乐的想像。不过,最后在白天鹅腹部破口汨汨流出的,不是邪恶之水,而是活生生而哀伤艳红的血液。   背景音效是众人的讪笑,刻薄的讪笑。他们笑的是什么?谁逼化身博士喝下药水?总之她若真非恶的化身,就是布列松的《圣女贞德》,试问,到底是谁逼死圣女贞德?若非舞者内心的人性本恶,就是导演的邪恶;但妮娜见诸一切都是「想像的恶」,却无实际犯行的恶。   在达伦·阿伦诺夫斯基片尾以黑色署名这部电影,如果《黑天鹅》是他为自己恶念所下的注脚,他用影像逼出邪恶,让妮娜走上毁灭,他又何必惺惺作态,在自己签名的画格中,置入群众毫不留情的嘲笑。   是群众的邪恶。邪恶的观众如我,逼迫黑天鹅的舞姿要引诱我;逼迫着艺术工作者偏执追求更完美境界,奋不顾身从破坏里求,从死里去求得完美。我们诱发犯罪,也诱发毁灭,诱发他们在完美自制中打出破口。     p787940848.jpg   诱发所有艺术工作者走火入魔。走火入魔的表演者,不只是妮娜,也包括达伦·阿伦诺夫斯基自己。从导演达伦·阿伦诺夫斯基的历年作品中,感受到他的才气,也感受到作品背后隐约的刻苦,务求完美的严苛辛苦。   《黑天鹅》从如场面调度到摄影机运动,处处是他力求完美炫技的精准控制,处处是他的自制,流露他在自制边缘下,饱受精神折磨下,意欲破体而出的疯狂。是以观众极少在戴伦阿诺夫斯基的作品中感受到自在,他仿佛毫不放松享乐,精工细作的影像背后,须臾不离的压力,黑不可见的深渊。   言而总之,《黑天鹅》若视为道德剧,就是人性普遍对「本恶」是否存在,撒旦是否存在,以戏剧形式检视;但在戴伦阿诺夫斯基更深的意涵下,《黑天鹅》呈现的是妮娜未曾享乐的悲剧人生,戴伦阿诺夫斯基自持压抑下的濒临疯狂,以及群众欲望所种下的邪恶。   尽管妮娜黑天鹅的心理根源没有对准,尽管最后导演对群众冷血剥削艺术者的指控有些脱钩,但究以美学,无论是演员再现、影像实验或精神疯狂,《黑天鹅》比《摔角王》又再纯粹一些。《摔角王》是导演达伦·阿伦诺夫斯基最易懂的电影,但《黑天鹅》让达伦·阿伦诺夫斯基找到投观众所好的美学形式,挑战抽象,呈现精神高压下的混乱和疯狂。     p2555852224.jpg     特别要提的是女主角娜塔莉·波特曼对妮娜的诠释;一直以高控制度且高压抑的声音表情,以及去情绪化的精准身体动作,来诠释完美脆弱但滋味贫乏的白天鹅皇后妮娜,在她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过程中,娜塔莉波曼渐渐将黑的邪恶意念,以极具爆发力的手法爆发。黑天鹅在大部分时间都在白天鹅的软弱语气中潜伏,直到最后她飙骂母亲赶赴公演,才完全从声音到肢体狂魔乱作,不可自拔。   娜塔莉·波特曼在《黑天鹅》里的表现是无法忽视的存在,这个角色从肉体折磨到精神疯狂,都需要高度驾驭能力,才能显露层次对比而不陷入混乱,娜塔莉·波特曼不仅令我感到肉体撕裂的痛,也感受到心痛。毋宁说《黑天鹅》的精采,是导演和女主角的双人表演,《黑天鹅》的引人入胜,是达伦在后,娜塔莉在前,缺一不可的双人表演,他们同样精准,同样疯狂。   观看《黑天鹅》时,我心智精神投入得几乎像妮娜一般混乱疯狂,也许一般观众甚至觉得它是部惊悚片,但我深深能感受到它在我神经深处共鸣的震撼,强度久久不退。就剧情及角色刻划纵有不完美,但就影像及演技及气氛,我爱这样不完美的完美。  
影视点评

《美国犯罪故事:刺杀范思哲》评价:凶杀前夕,那几次怦然心动与幸福可能

2020-07-08 20:56:30

影视点评

《锈与骨》电影颖评:被这生命的意志感染

2020-07-09 18:07:11